发表时间: 2022-07-06 15:55:32
浏览:
近日,大陆集团广泛的传感器产品组合再添新成员,推出了两款专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模块(CSM)和电池碰撞检测(BID)系统。这两项新的解决方案专注于保护电池和/或保持电池参数。大陆集团将在2022年内开始制造全新的高压电池传感器模块(CSM)。这种紧凑的模块传感器设计可以测量电流,同时可以检测温度。这两项数值均与电池管理操作密切相关。大陆集团向市场推出的另一款创新的电池保护产品就是电池碰撞检测(BID)解决方案,它是一种不同于重型底板“装甲”的轻型防破损替代方案。
大陆集团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负责人 Laurent Fabre 表示:“汽车电动化创造了新的用例,这也为我们的传感器活动带来了更多机会,因为电动汽车有着传统汽车相同的所有传感器需求,甚至是更多的需求。例如,保护电池和维持其性能就是电动汽车更需要关注的两项任务。电池传感器模块和电池碰撞检测解决方案兼具这两个方面的用途。”
鉴于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昂贵的部件之一,CSM的开发不仅旨在保护电池免受过载电流的影响,而且还将通过限制老化效应来帮助保持电池参数。CSM可在电池包断路单元或电池本身中集成,将提供两项决定性的信息,以执行电池保护以及可靠的行驶里程监测。为达到严格的功能安全要求,CSM可作为一个双通道传感器,在一个紧凑的单一单元中集成分流技术和霍尔技术,从而独立测量电流。
BID结合了一种轻型结构,能够检测到来自地面的撞击,并在必要时向司机发出警报并前往修理厂。这样,驾驶员就不必经常并亲自检查高速或低速的地面接触产生的撞击是否损坏电池。与当前的金属底板保护相比,BID解决方案能够节省多达50%的重量。
可靠的充电监测:电流传感器模块可保持电池的安全和“健康”
锂离子电池储存了大量的电能,具有强大的续航能力。这种电池可在充电过程中承受大量电流。由于不可避免的物理效应,充电(和放电)会导致电池升温——在高功率快速充电或运动驾驶模式下更是如此。为防止汽车电池的电流过载,系统必须控制电流以限制温度过快上升。”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的前期战略经理Horst Gering表示:“锂离子电池具有***温度范围,它在这种温度范围内非常安全,老化速度很慢。不过,快速充电是保持电池安全和‘健康’并控制充电时长的一个兼顾方案。***是在具有准确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执行这一操作。” CSM还能够通过监测消费电流帮助计算更精准的剩余电量。
CSM测量的电流可校准至2000安培,分流通道精度优于±1%,霍尔通道精度优于±3%,温度测量范围介于-40℃至125℃。目前这两项监测技术均可支持完整的电流阻断。之后传感器会通过CAN接口,向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这一输入信息。除了优化充电效率并保护电池,CSM还将有助于检测机械故障,以免发生不检测所导致的失火现象。CSM完全符合系统ASIL D的要求。CSM将在2022年内在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先进电动汽车项目中实现量产。其***产品是模块化传感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可针对其他功能(例如电压测量和测量通道数量)进行扩展。
电池碰撞检测——智能底板保护
通常情况下,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集成在汽车的底板位置,使车辆的重心降低并让它获得车辆结构的保护——但有两个潜在的异常情况:在高速状态下,捆绑带等物品可能会卷起并损坏底板。在停车过程中,汽车低速接触地面时也可能给电池底板造成损坏。因此,电动汽车通常会配备一个巨大且沉重的罩子,从底部保护电池盒。不过,如果发生了撞击,驾驶员就要判断是否应将汽车送往修车厂进行检查。位于Alzenau的大陆集团安全工程总经理Johannes Clemm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太令人满意,因为车底的能见度很差,另外也只有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才能够评估车底的真实受损程度。”为解决这个问题和创造可行的轻型底板保护系统,大陆集团研发了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池碰撞检测解决方案。
这个系统能够检测和区分汽车底板撞击事件,以便在电池受损的时候向驾驶员发出警报。这样车主就可以在受损的电池着火之前采取预防措施。Clemm补充表示:“此外,BID还能够识别受损的区域,以告知电池管理系统对该区域的电池做断电处理,从而防止发生火灾。”
BID可应对两种典型的撞击风险:其中之一是低速地面接触,例如在停车时,汽车缓慢地滚过路边并撞到地面。在这类情况下,BID信号可触发主动悬架系统,临时增加底板间隙以减轻损害。另一个用例是高速入侵,它是由于路面上的石头或绑带等重物卷起造成的。在特定的速度和冲击力之下,这类物体可能损坏底板,甚至有可能戳破电池结构。
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基于传感器的汽车底板保护与当前的电池防护方案节省多达50%的重量。BID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卫星源于经过验证的行人保护系统(PPS pSAT),该系统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数百万辆汽车中应用了十多年。任何撞击都是由一个充气硅胶管的压力信号检测到的,这种硅胶管集成在电池盒底部的S形传动带中。信号到达管道两端的两个压力卫星的时间差有助于计算撞击面积。撞击的严重度可以通过信号阈值进行区分,从而触发对驾驶员的级联警报。
光电融合新突破!清华大学助力中国“芯”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等人组成攻关团队,提出一种“挣脱”摩尔定律的全新计算架构——光电模拟芯片,其算力达到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热烈欢迎农工党郑州市委会主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凤芝一行莅临雷神研究院指导调研
近日,农工党郑州市委会主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凤芝一行莅临雷神光电技术研究院调研指导工作,并在会议室召开了农工党郑州市委会八届七次主委会议,农工党党员、集团公司董事长任海杰先生及公司专家团队领导班子成员陪同接待。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雷神光电亮相第八届中原地展
10月27日,第五届郑州种业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原国际种业科技展览会(“中原地展”)在郑州市惠济区中原种业科技园开幕,神光电携公司热款产品(LSPEC 510手持式拉曼光谱仪、LSPEC P1200 三合一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LSPEC 810 便携式化学毒剂检测仪)亮相展会。
今日开幕!2023中原国际种业科技盛会
2023年第五届郑州种业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原国际种业科技展览会于10月26日-10月28日在郑州市中原种业科技园隆重举行。 10月27日盛大开幕。据悉,本次中原地展展示规模进一步扩大,来自国内外339家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前来参会。 雷神光电诚邀各位同行至S011莅临指导。
热烈欢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到访!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好“项目为王,抓经济,促动能,谋发展”之路,雷神研究院特邀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古丽耶夫 • 亚里山大院士、雷格德诺夫 • 布利杨院士、梅顺齐院士到访,共同交流智能装备、高性能钢与合金材料及其先进制造技术等相关领域发展方向,为郑州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
雷神研究院完成中原科技城专场签约仪式!
金秋十月,雷神研究院中原科技城项目建设迎来新的“收获季”。10月15日,河南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原科技城专场举行,集中签约雷神研究院等51个项目。
习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研究阿秒光脉冲的他们获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Pierre Agostini、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教授费Ferenc Krausz和瑞典隆德大学教授Anne L'Huillier,表彰其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
雷神光电受邀开封市装备制造产业专场产学研研讨会
9月19日,开封市装备制造产业专场产学研研讨会举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克俊出席会议并致辞,副市长刘震主持会议,省科技厅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科技处处长董雅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雷神光电技术研究院受邀参会,就半导体制造高端装备及与光谱科学仪器进口替代成果进行分享。
展会回顾 | 雷神光电中国光博会圆满收官,感恩相遇,期待合作
转眼间,为期三天的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已圆满落下帷幕,回顾展会众多点滴,收获颇丰,雷神光电感恩与您的相遇。